中洋集团:一条鱼 “游”出乡村振兴新天地

2023-01-09 中洋报 801次浏览

海安滨海新区川港路北侧,白色楼顶掩映在葱郁林木间,这里是江苏中洋集团总部所在地,在导航地图上却有个新奇名字——中洋河豚庄园。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庄园里竟还“藏”着一座偌大的珍稀鱼类动物园。

“这叫暗纹东方鲀,就是人们爱吃的河豚。前面池子分别是胭脂鱼、鲥鱼、岩鲤……”跟着工作人员一路穿行通用型养殖区,只见大鱼逍遥游弋,小鱼接踵摩肩,各种珍稀鱼类在自动化养殖池里翻腾跳跃。在鲟鱼养殖区,池内不时游过来几条一米多长的黑影——那是已在此“安家”20余年的中华鲟。走进专用型养殖区,扬子鳄、娃娃鱼也睁大眼睛“打量”着陌生来客。

既是养殖基地,又是赏鱼胜地。中洋集团常务副总裁朱永祥介绍,公司1994年从丹麦引进通用型集约化养殖设施,经过多次升级改造,可实现多种长江珍稀鱼类生态养殖,节约能源55%以上,每立方米单位产量超过30公斤,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总部基地占地4000余亩,但在江苏、广东、上海、湖北等地拓展养殖总面积超过20万亩,靠的就是工厂化生态养殖模式,还有牢牢攥在手中的现代渔业“芯片”——种质资源。

“长江十年禁捕,但我们用科技手段留住了江鲜美味,让‘长江三鲜’游到寻常百姓家。”龙洋公司焦冬祥介绍,中洋集团与鱼类遗传育种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建立企业院士工作站,建成优质刀鱼种质资源库,研发掌握了种质、繁殖、养殖、营养饲料等核心技术,目前年繁殖能力百万尾以上,率先实现长江刀鱼规模化产业化发展。11月3日,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专家组评审,中洋刀鱼原种场高分通过国家级刀鱼原种场验收。记者在刀鱼繁育区看到,多台智能投饵机正在作业,在风力作用下饵料被均匀送至圆池中,一条条刀鱼划出曼妙身姿欢快觅食。

当农业插上科技翅膀,给未来发展带来无限想象。中洋展厅里,站C位的是企业院士工作站和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的授牌,以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奖状,公司牵头起草的河豚鱼及牛蛙等国家标准14项、行业标准3项、地方标准16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7项。物联网监控中心内,电脑精准控制着每一处养殖水面,工作人员通过水下可视系统24小时观测鱼类摄食活动和饲料利用情况。生物健康研发中心正从控毒研究转向增毒研究,河豚毒素提炼技术不断成熟,1克河豚毒素售价高达30万美元!

乡村振兴首要是产业振兴,中洋一条鱼“游”出了传统农业出路,更“游”出了乡村振兴的广阔新天地。海安是传统农业大县,上世纪曾因“百万雄鸡下江南”而全国闻名。时至今日,海安不断强化科技赋能,依托“一条鱼、一根丝、一颗蛋、一滴油、一粒米”,形成极具区域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品牌矩阵,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海安市委书记于立忠说,掌握了农业“芯片”,就抓准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占据了现代农业产业链“微笑曲线”高端,抢得了乡村振兴的先机。

一条鱼有多少种“吃”法?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图景有多美妙?记者在海安看到了生动实践。

(本文摘自《新华日报》第26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