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人民网》聚焦中洋在长江大保护中的突出地位和贡献

2021-02-07 中洋报 794次浏览

当前,长江大保护战略纵深推进,长江全流域实行十年禁捕。如何在保护中求发展,如何从禁令中寻机遇,不仅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也是、企业和社会各界急切想要寻找的答案。中洋现代渔业高度契合党和发展大计,以“生态保护、以养代捕”模式受到央视等主流媒体强烈关注。2月6日-7日,《人民日报》江苏站记者白光迪,《人民网》江苏记者冷金明聚焦中洋,了解长江大保护背景下的“中洋做法”。中洋集团总裁钱晓明接受采访。海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荣贵,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万春,宣传部新闻科科长刘文奇参加了活动。

白光迪一行听取了钱晓明的介绍。钱晓明认为,长江大保护战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刻不容缓,党中央予以高度重视。中洋集团早在三十年前就开启了长江珍稀物种的保护及环境修复的探索之路,以护佑自然、福佑人类为使命,初心保护长江珍稀物种,创新开发性保护,创新生态养殖,成功实现了长江河豚、长江刀鱼、中华鲟、扬子鳄、娃娃鱼、松江鲈鱼、胭脂鱼等珍稀物种的留存、人工繁殖、科学养殖、产品开发,使众多长江珍稀鱼类由濒临灭绝到形成规模,发展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长江特色珍稀物种产业链集群。

在保护和开发产业的过程中,中洋建设了长江特色珍稀鱼类的原种场和企业院士工作站,形成了物种保护的科研体系,成为国内渔业企业自觉承担珍稀物种保护和产业开发的先头部队,为长江大保护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强的基础。

钱晓明表示,保护之下求发展,禁令背后求出路,是当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长江十年禁捕的重点。中洋以养代捕、填补空白,走出了一条长江大保护背景下的渔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并因此而荣获了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洋在三十多年的开发性保护过程中,建立了规模庞大的工厂化养殖基地,形成了技术先进的全产业链集群,其丰富的长江养殖品种,完全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在供应“量”及供应“链”上形成良性循环。同时,以科研为支撑、全产业链为基础,贯穿“零毒素、零污染、零药残”的“三零”标准体系、全程可追溯体系及“一鱼一标一码”等,有效区别野生,将“绿色”、“健康”、“安全”的水产品送至千家万户,为规范和净化市场提供了有效路径,同时以市场为抓手,推动长江大保护战略的有效实施。

在采访活动中,白光迪一行深入中洋养殖一线,聚焦河豚鱼、刀鱼、鲥鱼及扬子鳄、中华鲟、胭脂鱼、松江鲈鱼、娃娃鱼等长江特色珍稀物种的种质、繁殖、养殖及开发情况,听取了技术人员的相关介绍。他们表示,中洋三十年前开启长江珍稀物种的保护,目光长远,坚持多年形成成熟模式,在长江大保护战略实施及全国生态化养殖推进过程中的贡献巨大,具有突出的行业示范引领地位。

(宗兵 唐慧慧)